北斗三号, 离我有多远?
2021-01-08
刚刚! 7月31日上午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,习近平总书记现场宣布北斗三号正式开通。
令人激动的时刻终于来了!历时26年,中国人终于向全世界宣告,我们建成了属于自己的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。

或许,在测绘人的朋友圈,北斗三号全面建成开通,确实是吹水嗑瓜体面一回的消息。
当年发誓好好学习成为科学家的你,也许还没记住几个化学元素、物理公式,而我们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布局全球正式运行了。
除了激动和骄傲,相信大伙内心深处也有很多问号,“北斗”到底对我们测量作业有什么帮助?离我到底有多远?
今天不讲术语不打官腔,来就这个话题,聊点大家都读得懂的“大白话”。
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北斗服务已经通过芯片内置到我们的手机、汽车等设备中,当我们打开地图app使用导航定位时、当我们享受便捷打车和外卖服务时,实际上就已经用上了北斗卫星。
而对于测绘这种高精度需求定位领域,北斗三号带来的将是一次硬实力的比拼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对测绘的影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----------------
①搜星更多、信号更好
抗遮挡能力更强
首先,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(MEO)、3颗地球静止轨道(GEO)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(IGSO),共30颗卫星组成。
相对于北斗二号,北斗三号在覆盖能力、空间信号精度、空间信号可用性、连续性等均已大幅优化,随着新卫星逐步完成在轨调试并正式入网,RTK搜星更多、信号质量更好,在测量精度和效率上将有显著提升。
其次,这种三个轨道面的星座设计,是北斗导航系统的独创“作品”。与其他GNSS成员相比,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增加了高轨道卫星,通常卫星越高抗遮挡能力就越强,尤其低纬度地区这种抗遮挡性能更有优势。
②新增导航民用信号
B1C、B2a狙击RTK测量“拦路虎”
(敲黑板)重点来了,说起导航定位,离不开卫星信号。从用户视角来看,从北斗一号、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的发展史,实际上就是北斗卫星导航信号的进化史。
相对于“北斗二号”,“北斗三号”信号在技能上当然更炉火纯青。在服务上,它实现了从服务区域到服务全球,在技术上(咳咳,重点来了~),“北斗三号”完成导航信号升级,实现与“北斗二号”信号的平稳过渡。据北斗官方介绍,北斗三号公开服务信号在B1I和B3I基础上,增加了B1C和B2a信号。
其中,B1C信号针对高灵敏度接收机和抗多路径性能进行重点优化,以确保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接收;B2a针对高精度和抗干扰性能进行优化,确保与B1的联合使用达到最优性能。
B1C和B2a,作为北斗三号两大公开服务导航信号,一个主抗多路径(如城市楼宇遮挡)、一个主抗干扰(如野外电磁干扰),RTK两大“拦路虎”通通被拿下。
既然北斗三新信号这么“优秀” 那我什么时候能用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