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工,云南建投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测量队长,常年带领团队驻扎在野外山林,从入行就开始用中海达仪器(V8,V30、V90和如今的V96)在国家高速公路往高原、山区推进的基建背景下,崔工在项目工作上也遇到了“难题”,项目工作量越来越多,团队压力随之增大。“如何改变传统作业,在时间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,让团队测量更高效”,成了他思考求变的关键。

云南西南,中缅边境,这里有大片未经开发、风景绝美的山区,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。在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“能通全通”工程号召下,永德(链子桥)至耿马(勐简)高速公路PPP项目正在加紧前期建设——红线放样。
有朋友会问,什么叫红线放样?简单来讲,就是按照设计图纸上面的分界线,用RTK等高精度测量仪器测定位置并打上木桩、编上号码,再将每个木桩用红线连接起来,隔出项目的基建领域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红线内的土地来建设。很多人一定会想,连红线多简单啊,但是,看看下面的几张图片,你就知道“红线放样”有多危险。90%的放样点都是没有路的,需要用砍刀一刀一刀砍出路来......
80%以上是山地,有些山坡坡度将近90°,踩下去的每一脚都得小心翼翼......
我们的工地靠近缅甸边境,西南地区山大林密,安全还不一定能有保障。你看这荒郊野岭的(戳下方视频),测量队常年要在这里干活,西南山区不像沿海气候,这里白天又闷又热,玉米树比人还高,前面用仪器放线,后面钉桩拉绳子的人根本看不到队友,通讯靠喊,听声辨位。一天下来,晒脱几层皮那是正常的。
通常我们进入工地之后,通讯信号很弱,进入山里后手机信号就断断续续的了,令人感到惊奇的是V96竟然能够适应,而且信号还很稳定,没有出现断连的情况。V96 1+1 “智能设站”也方便兄弟们干活,不用再经常设置参数,省去了不少时间,测量也没以前那么费劲。以前的仪器又大又笨重,光背箱子扛上山就已经耗费不少人力,更别说还要在这种恶劣环境放样。现在V96体积小巧精致,告别笨重的大机头,确实为我们减轻了负担(作为测量人,经常要爬山钻树林下深沟,机头小巧对我们来说是真的方便)。
RTK的惯导功能,是我一直很期待的。我们是征地红线放样作业,在山坡采点,身体跟仪器至少要有35°以上倾斜,以前RTK需要校正、严格对中的条件下,采一个点至少需要15~20分钟,现在V96进入倾斜测量模式后,直接斜着也能采点,同样的时间,能够采多3~5个点,人也不用在危险地带对中测量,不止好用,还保障了人员安全。
V96没有电池仓,感觉就像以前用诺基亚手机可以换电池,现在的智能机不能换电池,对这点设计本来我还心存疑虑,不知道能不能持续作业,看标注的电池容量是6800mAh,比旧款电池大1800mAh,具体电量要看后续的使用才知道(希望能持久)。
经过一轮测试,V96的电量没有让我失望,功耗比以前的老仪器低,电量用了一上午还有60%的剩余,中午大伙吃饭的时候刚好充会电,下午上班又是满满的电量。出外带上充电宝备着,随时可以补充电量,少了以前换电池、充电池的繁琐步骤,仪器配件就显得更简洁,从这些细节,也能感受到厂家跟我们用户一样,在不断打破常规,探索求变,往一致方向在进化。
继红线放样、现场勘测之后
这里将继续施工作业,迎来一条
连通临沧市永德县、镇康县和耿马县的高速公路
忙碌的测量工作背后
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正在逐步展开
为云南西南地区发展打通“经络”
永德(链子桥)至耿马(勐简)高速公路效果图
小编有话说:
原来,每一条公路基建的背后
都有如此“艰辛”的前期工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